2013年9月,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设立济宁市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为实验学校,经过半年多的共同努力,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校课程体系——“1+1+1”校本课程体系。2014年1月8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以《统整课程体系 促进内涵发展》为题做了专门报道,具体内容如下:
统整课程体系 促进内涵发展
2014.01.08 11:1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学集 王军仁 孙宽宁
山东省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1+1+1”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师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科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国家课程得到优化、地方课程得到丰富、校本课程得到充实,真正实现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相对统一和有效整合。
新课改以来,山东省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实践中尝试全面统整学校课程,形成了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课程整合模式——“1+1+1”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第一个“1”:单元整合的国家课程。单元整合国家课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主要通过学科内课程整合和跨学科课程整合两条途径进行。其中,学科内课程整合,是改变按统一教材设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课程实施方式,根据课标要求提炼出单元主题,围绕主题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作适当调整,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学科内部单元整合,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优化组合。跨学科课程整合,是通过对分科课程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的主观把握而对之进行重组,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整体知识观念。跨学科课程整合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要求,学校通过组织不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等方式,让教师自主发现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点,探索适合教师个人特点的整合形式。
第二个“1”:拓展的学科课程内容。学科课程拓展内容主要是根据单元主题教学的需要,探索课内外知识的联络点,拓展主题内容,让学生依据教材进行课外体验,围绕教材进行课外阅读与实践,加强主题内容与课外知识的联系。学科拓展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课内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能延展学生课外发展的目标。学科拓展内容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巩固了课内知识,多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第三个“1”:主题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学习情境之中,综合地习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的课程形式。梁山实验二小的教师根据不同课程中的单元主题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建立课内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仅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系统性、学生活动的深刻性,也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1+1+1”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师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科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国家课程得到优化、地方课程得到丰富、校本课程得到充实,真正实现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相对统一和有效整合。
梁山实验二小在科学建构实施“1+1+1”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学校采用专项学习与培训、名师带徒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新课标、教育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的培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第二,通过集体备课教研、“三备三听”课堂教学研讨、“七类课”说做评研究和“课例打磨”等活动,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水平。第三,通过实际的教研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实验课题30余项,这些研究大力推动了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1+1+1”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学生的内在潜能被有效开发,创造性、主动性越来越强,综合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稳步提高。几年来,梁山实验二小的学生平均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在日前结束的济宁市第三届“小实验家”评选活动中,学校获得团体银奖,17人获个人金奖;其中8人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第三届“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大赛,3人荣获金奖。学生艺术素养发展良好,人人都有擅长的乐器,学校形成了“琴声悦耳,童年幸福”的艺术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也先后获得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办负责任的教育、办有特色的教育、办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梁山实验二小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