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全体硕士与博士在中心会议室参加了第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此次论坛由三年级研究生董清颖和高海波主讲,王永明老师作为点评嘉宾,研一同学郝妮如莲和李英杰担任主持人。
本次报告首先由2017级基础教育学专业董清颖主讲。报告中,董清颖就课程论文“学校规训的异化与回归”谈起,从研究缘起、概念界定、运行机制、异化表现与回归路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运行机制部分,董清颖结合实习的实践经历与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同时,将异化表现与回归路径以运行机制为基本框架展开论述。
同学们也受到不少启迪,并且就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讨论。张鹏飞问道:“学校本质是规训的吗?学校规训是否是达成学校教育目的重要手段?”李深意也问道:“学校规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针对学生的哪些行为?”还有其他同学表示学校规训的确是学校场域中细微且无处不在的一种机制。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董清颖一一做了回应并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最后,王永明老师就报告中的每一个细节的优缺进行了分析,尤其是王老师提出:论文写作一定要注意逻辑通顺,现状、异化、回归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理清楚。
随后由2017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高海波主讲。在报告中,高海波分享了研究论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倾听的实证研究”,分别从研究缘起、理论阐释、研究现状、归因分析以及反思建议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现状部分,高海波结合自己的观察材料,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在了大家面前,同学们也受到不少启迪,并且就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讨论。
张帆提问到:“既然是语文教师的倾听,那么如何体现它的学科特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张鹏飞也说:“教师的倾听确实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不只是耳朵听,还有心里也在听,是心灵的交融。”李深意说:“在此前我的听课经历中,教师的倾听姿态往往是特别细枝末节的,表现在许多小小的行为当中,可以做适当的调整。”还有的同学表示倾听听起来与教师的互动是相通的,具体的区别和联系或许可以加以界定。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高海波做了一一的回应并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最后,王永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意见,其中王老师提出:倾听的目的在于达成同理,那么如何达成同理,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思考点对论文加以修改,使论文更具理论性,而不是泛泛而谈。
在总结环节中,王永明老师不仅针对两位同学的报告内容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且就读书的方法、研究思维的锻炼、论文的写作结构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使得参会的所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同学获益匪浅,本次学术论坛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