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育学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第七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课程中心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由三年级硕士研究生袁亚飞和武敏玉进行主题汇报,张莉副教授为特邀嘉宾并对汇报进行点评,王永杰担任主持人。课程与教学论和基础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首先,由袁亚飞进行主题汇报,“他们为什么优秀?——聚焦名师成长的影响因素”。根据自身的实践调研经历,她对这个选题的背景作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前期的研究内容,展示了三位“齐鲁名师”的典型代表—。通过具体的散文文本,讲解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据此探寻名师成长的历程。
论证完毕,张莉老师给出建议。首先,从题目来看,论文中需要将题目里强调的S省名师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S省独具的人文内涵阐释清楚;其次,从研究方法来看,选取访谈法需要在论文中将访谈提纲列入,访谈提纲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必须围绕研究问题;最后,从资料分析的角度来看,应当明确扎根理论只是一种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非研究方法,在论文中需要对扎根理论简单介绍。
然后,由武敏玉进行汇报,她报告的主题是“乡村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性动力研究”。首先,她简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研究的背景。继而,她就内源性动力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解释。最后,她展示了论文的基本框架,并就培养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内源性动力提出三点策略:精神培育,催生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性动力;满足诉求,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性动力;改进评价,增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性动力。
张莉老师就论文的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作了细致指导。首先,张莉老师认为一定要界定清楚“乡村优秀教师”,“乡村优秀教师”是先验条件,先有乡村优秀教师的概念,然后再根据乡村优秀教师的条件确定研究对象。其次,就内源性动力的内涵和结构而言,关于内源性动力的内涵可以多看一些内生力以及心理学中关于自我决定、自主性的论文,内源性动力的结构和影响因素没有分开,两者有交叉重叠的地方,应该全面、立体的看待影响因素。最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以补充调查结果。
本次学术论坛的两位主讲人精心准备了丰富的内容,从介绍自己的选题背景,到自己如何发现问题并着手研究的思考过程都有清晰的展现,提高了其他同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张莉老师鼓励全体硕士研究生积极交流讨论,敢于提问,大胆质疑,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共同进步。